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现代煤化工项目缘何成“弃子”

时间:2022-03-18   访问量:1293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双碳战略和两高受限背景下的煤化工产业()

继中石化放弃计划投资230亿元的贵州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并将其变更为可降解新材料项目之后,山西焦煤集团飞虹化工近日也传出消息,拟对公司60万吨/年烯烃及焦炉煤气制甲醇一体化项目实施暂停推进,并启动转型承接项目的论证及推进工作。这不禁让人产生现代煤化工项目已成弃子之感。

其实再往前追溯,近几年各地相继爆出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停产、缓建和直接下马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设中的总投资1262亿元的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去年7月突然暂停,引发各界猜想和担忧。

动辄规划投资上百亿元的现代煤化工项目缘何成为弃子”?笔者分析,这与整个行业的强资源、强周期属性有关。因为煤化工行业高度依赖于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市场周期,可以说是看天吃饭,一旦政策和市场有风吹草动,就会伤及筋骨。从业界披露的几个停建、缓建、改建项目看,均受制于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前景预期。

一是受困于用能用煤限制。煤化工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在国内双碳战略背景下,产能显然难以大幅扩张。过去10年,国家为了推进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很强针对性的环保政策。作为双碳战略的前奏,能耗双控成为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又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部分省份针对两高项目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导致新建煤化工项目很难获得足额增量指标,替代源更是难以寻觅。加上过去几年发改部门一直坚持的燃料煤和原料煤同等列入能耗考核指标,导致煤化工企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是为难于用煤成本增高。去年国内煤炭价格节节攀升,三季度更是加速走高。尤其是10月份之后,随着供暖季到来,煤炭需求量激增,多地供给严重不足,用煤企业纷纷在市场上抢购中间商货源,刺激煤价一度攀升至1900/吨,创历史极值。10月下旬至11月初,一些用煤企业的长协合同断供,对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原料煤价格飞涨,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企业背负巨大成本压力,多数煤化工项目只增收不增利。而原料煤供应严重不足,也使一些企业生产难以维持正常负荷,到目前为止仍未恢复元气。统计表明,河南、山东等省肥企的生产负荷只有80%左右。

三是受限于预期效益变差。现代煤化工行业盈利状况与煤炭、原油价格走势息息相关。十三五以来,受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现代煤化工企业除2018年和2021年经营效益较好外,其他年景效益均不尽人意。特别是20192020年,除了煤制烯烃尚可盈利外,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都亏得一塌糊涂,行业整体并无利润可言。有的企业因此背上了沉重包袱,有的被迫停产检修,让后来者深感寒意。当然,除了市场原因,一些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由于自身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较长、财务费用沉重,也导致生产成本高企,失去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而2021年不断飙升的煤价更让企业成本倒挂,深感市场无常。由于预期效益转差,一些项目被停建缓建、果断止损;一些企业及时改变工艺,转产化工新材料等产品。

煤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存在短板,在石油路线产品、进口产品的冲击下,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受到影响。而从业内已调整建设方案的几个煤化工项目看,其显著特点都是拉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种类,通过与石油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的耦合、联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这不失为现代煤化工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相关附件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