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欧盟委员会一项有关能源分类的提案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2021年12月31日,欧委会发给各成员国一份提案显示,计划将一些核能和天然气项目暂时列入绿色能源分类中。按照该提案,如果新核电站符合最新技术标准,应该视为绿色投资。具体而言,在2045年之前发放的新核电站许可证应属于绿色范畴,其建设应得到相应的补贴。2022年1月1日,欧委会再次发布声明称,如获得大多数成员国支持,该提案将于2023年写入《欧盟分类法气候授权法案》,成为欧盟法律。
先介绍一下《欧盟分类法气候授权法案》。2021年12月9日,欧盟批准了《欧盟分类法气候授权法案》,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欧盟可持续金融技术专家组制定的欧盟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助力实现欧盟的6项环保目标。这6项目标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水体和海洋资源,向循环经济过渡,污染预防、控制以及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该法案建立在可持续金融技术专家组提供的科学建议基础之上,也遵循了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反馈,还参考了欧委会的意见。法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文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变和完善。该法案定义针对气候减缓和适应有实质性贡献经济活动的技术,将涵盖欧洲几乎80%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各个行业,包括能源、林业、制造、交通和建筑等,还覆盖欧洲大约40%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
这意味着,将核能列入绿色能源分类的提案一旦实施,欧盟将向金融市场推荐投资核能项目,核能将再一次掀起发展热潮。
此消息一出,立即遭到德国、奥地利、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的反对。德国总理发言人表示:“核技术是危险的而且废物处理问题仍未解决。我们明确拒绝欧委会对核能‘漂绿’。”奥地利气候和能源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则表示,如果欧盟继续推动将核能归类为绿色能源,那么奥地利政府将考虑起诉欧委会。卢森堡大公国能源大臣克劳德·图尔梅斯说,欧盟将核能归类为绿色能源是一种挑衅。这些国家指出,该法案的推动完全受到2022年1月1日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核能发电全球占比最高(70%)的法国影响。
决定要放弃化石燃料后,是否应该使用核能来弥补能源缺口?在欧洲,这一问题并没有统一答案。这是由于尽管核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很低,而且相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其发电不受天气条件限制,但是建设成本较高,存在事故风险,废料处理也十分棘手。
法国是支持核能的代表。尽管曾在2014年提出到2025年将核电占比降至50%左右,但随着2021年电价随天然气价上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法国又将核能视为稳定能源供应的救命稻草。事实上,对法国而言,核能一直有着特殊的意义。法国历史上曾经由于煤炭问题与邻国产生冲突,又因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失去了阿尔及利亚的石油,能源领域只留下核能一条路。1945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成立了法国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专门进行核能开发。这家官方机构的领导人,正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导师——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自此,法国在核能利用方面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2004年,核能成为法国份额最大的能源,占总量的39%。法国核工业技术出口产值也在2014年达到60亿元,多余的核电甚至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每年带来30亿欧元收入。此次欧盟欲将核能“漂绿”,离不开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支持。早在2020年,马克龙就表示,法国能源和生态的未来取决于核能。核能在保证本国能源自主的同时还能使电价较欧洲邻国低40%。未来几十年,核能将继续作为法国能源支柱。2021年10月12日,马克龙宣布了一项斥资3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核能成为该计划的一大重点,涉及投资80亿欧元,用于实现核反应堆小型化和核废料管理。在马克龙看来,核能已经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确保战略自主的保障,具有地缘政治意义。据欧盟外交官透露,法国正通过密集的幕后谈判,以2030年实现碳减排55%为理由,与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0个国家在欧盟峰会上呼吁认可核能的绿色能源地位。
然而欧洲的反核运动由来已久,其中坚定的反对者就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即使在能源危机导致电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期,德国仍按计划关闭了3座核电站并将在今年关闭所有运行的核电站。其实,从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开始,德国曾一度大力支持核电发展。从1969年到2011年,德国境内一共建成了36座核反应堆(含实验堆),核能发电占比为22.4%。德国对核能态度的转变始于10年前日本福岛核事故。2010年9月,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还批准将40亿欧元资金用于更新核电站设备,但在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到两周,默克尔就宣布立即关闭8个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全国在2022年完全淘汰核能。弃核后,德国转而发展可再生能源,出台《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订案,促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到2019年,德国约有43%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于法国提出核能对气候问题贡献一说,德国并不以为然。德国表示,铀的提取、运输和加工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核电站漫长而复杂的建设、拆卸过程中也会释放二氧化碳,运输及储存核废料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尽管核能比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环保,但同可再生能源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德国联邦环境局测算,1千瓦时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光伏的3.5 倍,是陆上风电的13倍,更是水电的29倍;核电站建设周期是风电或太阳能发电的5倍。所以,在未来10年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期,核能未必能作出重大贡献。
不过,对于此次将核能纳入绿色能源,刚刚组建3党新政府的德国在拒绝中却也带着纠结。一方面,3党在组阁谈判中未就该问题达成一致。绿党自1980年成立以来就坚决反对发展核能自不用说,来自自民党的德国司法部长马尔科·布希曼也支持绿党的反核立场,但据称社民党总理朔尔茨表示支持将核能列为绿色能源。另一方面,德国新政府不得不承认很可能无法实现其气候目标,引发其他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国的批评,质疑德国不依赖核能的决定是否合理。对此,德国总理发言人不得不表示:“德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需要大量电力,而这些电力不能完全来自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出于多方面考虑,德国已决定在核能列入绿色能源分类提案的表决中投弃权票,以免与欧委会发生冲突。再加上目前持反对意见的欧盟成员国达不到所需多数(至少20个成员国、覆盖65%的人口),预计该提案将获得通过并在2023年正式成为欧盟法律。这将在欧盟内外都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关乎数十亿欧元建设脱碳所需的电厂和技术的援助资金将流向何方,还将开启一波全球核能的投资浪潮。
客观上说,将核能列入绿色能源分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法德两国在能源转型方向上的争拗。至此,欧洲在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碳中和进程,仍可扮演模范生的角色。
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和欧洲有很大不同,在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上也有很大差异,但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弥合不同能源行业的现状、利益和责任方面,在调和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的巨大差异过程中,欧盟的这次能源战略调整,确实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上一篇:隔膜,下一个将买不到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