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3月14日凌晨2时08分左右,山东国舜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内蒙古包头市包钢500万吨球团脱硫装置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依国内事故标准,这已经算是大事故了。
脱硫装置不止钢铁企业有,电力、石油、化工等企业也很普遍。此次脱硫装置发生事故,自然也引起了石油和化工企业的高度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事故原因还未公布,但国内权威专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基于消息报道对此次事故做了分析。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脱硫装置发生事故的原因往往是未按规程操作,安全意识不强。他分析说,脱硫设施发生火灾事故,通常是由于施工过程的焊接作业引燃脱硫设施中的易燃物造成的。脱硫塔内需要涂防腐材料,目前大多数防腐材料为易燃物质,且脱硫塔内部有烟囱的拔风效应,一旦有火会迅速蔓延。
化工安全环保专家苏立国介绍说,一是从消息判断,火灾发生在脱硫塔内部检修可能性大。检修施工焊渣引起脱硫塔内部可燃物燃烧,而且受检修工期及包钢生产要求,可能是非计划紧急抢修夜间施工,报的是伤亡7人,在内部作业的可能不止7人。二是从事件现场推断事故原因,很可能是脱硫塔狭小受限空间夜间紧急抢修施工,因焊接引起可燃物燃烧,导致脱硫塔内部防腐鳞片、玻璃钢材质的喷淋管、脱硫塔除雾层以及塔内施工作业脚手架防护网瞬间燃烧,产生大量烟雾,随着火势扩大,脱硫塔内部照明灯熄灭。由于事发突然、空间狭小、失去照明,且产生大量烟雾,除脱硫塔人孔处作业人员及烟道进口处作业人员能够及时跑出外,塔内其他不同高度远离逃生口的作业人员来不及逃生,是以造成7人死亡。死亡原因初步推断为烧伤、窒息、高处坠落摔伤,其中有毒气体窒息和高处坠落摔伤可能性更大。三是近年来国内企业脱硫脱硝装置事故频发,包括火灾事故、检修人孔防护不到位高处坠落事故、灰斗积灰滑塌伤害事故、塔顶坍塌高处坠落摔伤事故等,仅今年就已发生了3起比较重大的事故,应引起各企业的高度重视。
苏立国认为,纵观今年以来3起脱硫装置事故,原因无非是以下5种情况。一是追求高效率踩安全底线。为了抢工期,在有限空间内安排大量人员夜间施工,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给人员逃生和救援造成不便。二是可能存在专业岗位人员不专业问题。比如包钢业主方和山东国舜施工方现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将安全职责和培训教育落实到位,安全风险分析是否到位,安全技能与岗位要求是否匹配等,都有令人怀疑的地方。三是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脱硫塔施工极易引发火灾,包钢业主方和山东国舜施工方现场安全应急措施落实肯定不到位,对可能发生火灾的隐患风险辨识及应急措施的落实也肯定不到位。四是施工过程中存在委托方和承包方安全履责不到位问题。包钢在履行委托方安全责任中,对现场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监督到位、对承包单位的现场安全检查是否到位,包钢作为委托方对脱硫塔检修作业是否存在一包了之等问题,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五是国有重点企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的问题。涉事的包钢为重点大型国有企业。该事故暴露了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安全管理层层衰减和形成安全管理洼地。
以上专家们的分析,石油和化工企业也应该好好听一听了。
上一篇:看龙头企业如何“氢”尽所能